一、漆涂膜發花?
色漆施工后顏色不均,有色斑、色塊、色圈或顏色深淺淡濃不一的云霧狀等現象被稱之為涂膜發花。
形成原因:
1、涂料未攪拌均勻,乳液顏填料分布不均,稠度不一致。
2.涂布量不夠,蓋不住底或涂膜厚薄不一致。
3、基層不平整,光滑度不一致,由于光的作用,基層平整時顏色顯淺,有凹凸不平時顏色較深。
4、基層堿性強,泛堿引起涂料變色發花或褪色。
5、墻體的陰陽面及是否靠近水源等導致不同區域濕度差異,濕度大的區域涂膜在干燥后顏色較淺。
解決辦法:稀釋涂料時充分攪勻,施工中盡可能涂布均勻,若涂料太稀或遮蓋力不好,應多涂一遍。膩子批平整,精細打磨一致。建議在基層PH值小于10以下時施工,使用性能好的抗堿封閉底漆,增強封閉性,防止堿性物質泛出。延長干燥養護期以降低基材的堿性,或使用10%的草酸溶液中和,然后清水沖洗,干燥后施工。保證施工時基底濕度一致,增強外層涂料的抗雨水滲透性,降低涂膜水份的揮發以減少堿性物質的泛出。選用耐堿良好的色漆品種。
二、底漆返堿掉粉?
主要原因是基層未干燥就潮濕施工,未刷封固底漆及涂料過稀也是重要原因。如發現返堿掉粉,應返工重涂,將已涂刷的材料清涂,待基層干透后再施工。施工中必須用封固底漆先刷一遍,特別是對新墻,面漆的稠度要合適,白色墻面應稍稠些。
三、發泡、起鼓?
主要原因有基層處理不當,涂層過厚,特別在膩子疏松的底材上。防止的方法除涂料在使用前要攪拌均勻,掌握好漆液的稠度外,可在涂刷前在底膩子層上刷一遍107膠水或刷兩遍滲透力很強的底漆,先刷107膠水后在進行修補。
四、乳膠漆開裂?
漆膜上生成線狀、多角或不定狀裂紋。
1、原因:
①一次涂刷過厚或未干重涂;
②墻面基底過于疏松或粗糙;
③施工時溫度過低。
④乳膠漆系統不正確,底漆與面漆不配套。
2、解決方法:
①鏟除受影響漆膜;
②確保漆膜一次施工不會太厚;
③確保前層漆膜干透后再重涂;
④必要時用合適的底漆封固墻面基底;
⑤對于粗糙度大的內墻墻面基底,建議使用柔韌性佳的產品;
⑥墻面基底溫度低于5℃時,不可施工墻面乳膠漆;
⑦如需批刮,應確保膩子固化后堅固結實。
五、乳膠漆脫落?
主要原因是乳膠漆施工溫度低,未能形成連續的涂膜而龜裂,遇水起泡即會脫落;基層疏松,有油污等污物,涂膜與基層粘附不好,造成剝落;基層批刮膩子強度低,膩子層未干透即涂刷乳膠漆;基層過于平滑,以造成涂抹附著力不好。
脫落防范:施工前先觀察一下,如有滲透發生應及時請有關部門解決,應加特殊處理,建議用耐久性強且防水的彈性膩子對墻面作預處理,然后再按常規涂刷。施工時一定要將墻面處理干凈。
六、乳膠漆變色及褪色?
有的墻體溫度過高、日照時間長,或水溶性鹽結晶在墻的表面上,并造成乳膠漆變色及褪色;有的墻體內含堿值太高,侵害了抗堿性弱的顏料或樹脂而造成變色及褪色;乳膠漆和聚氨酯油漆二者不要同時使用,可在油漆涂完兩天后再涂乳膠漆,或待油漆徹底干透后(25攝氏度情況下需7天)再刷乳膠漆。
處理方法:
1、涂刷好的抗堿封閉底漆;
2、選擇好的耐候性顏料色漿;
3、用乳液含量高的乳膠漆。
七、附著力不佳、片狀剝離?
涂料施工后,漆膜經破壞后成片剝離或局部出現剝落。
1、 原因:
①墻面基底處理不干凈,如有油脂存在;
②墻面基底水份含量過高或有鹽堿析出;
③墻面基底嚴重粉化或打磨處理后未除塵;
④選用的底漆與墻面基底不相適應。
2、 解決方法:
①鏟除所有受影響而失去附著力之漆膜,清潔墻面,待干透;
②若墻面基底嚴重粉化,則應用合適的滲透性底漆對其進行封固;
③遵循施工規范,做好墻面基底防水層,保證墻面基底條件符合施工要求。
八、乳膠漆涂刷方法是噴涂好?
相對來說一般輥涂和噴涂用的較多,相對來說噴涂的效果好,但是缺點是用漆量大,而且不易修補,修補需要重做整面墻。
九、乳膠漆一般施工流程?
1底(底漆)2面(面漆)
十、乳膠漆遮蓋力差?
涂刷多遍,仍可見墻面基底的顏色或整體顏色不均勻。
原因:
①底材和面漆顏色反差明顯;
②油漆被過度稀釋,漆膜太??;
③墻面基底為凹凸面,通常凸面漆膜過??;
④鮮紅、鮮黃顏色部分深色和艷色(如深藍、鮮紅、鮮黃、鮮橙等)墻面漆本身遮蓋力差;
⑤底層未干透,含水率高。
解決方法:
①使用與面漆顏色相類似,但稍淺的中層漆或底漆;
②控制稀釋比例,保證稀釋度小于5%;
③使用滾筒施工效果較好;
④對某些顏色或墻面基底應適當增加面漆涂刷層數;
⑤底材干透后施工。